没想到第五周的第一天终于出单了,先上图。
昨天刚发了第一篇分享《记录第一次“献声”未遂》,今天就意外出单了,果然越分享越幸运。
上面的图是周一在OA二期训练营圈的分享,内容忘记同步过来了,这几天没想到又陆续出了几单:
出单的产品是选品的第一款产品,现在能出单确实有运气成分。开营前的计划是训练营的第二周出单,记得当时在辅导员建议下倒推过进货、Prep发货跟头程的时间。理想的状态是Prep发货,产品变成在售状态后立马出单。真的是理想的状态,当时定的计划完全忽略了竞争对手,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选的品NB,价格定的合理,buybox非我莫属。然后,就关注于其他选品没再看过该产品的listing。现在想想真是无知者无畏(甚至当时船长的选品课还没开始),新店铺哪来的权重,为保证30%+的ROI,更不要提有竞争性的价格(当时定价确实有价格优势),但木有考虑新卖家的进入。这样算来产品已经上架了两周多了,看着大家出单晒复盘着实有点着急,这才想起关注该产品的最新情况,多个新卖家的进入,按照月销量和竞争对手数以及现有的定价,如果出单应该也是1个月后的事情了。其他产品情况也有点类似,怎么办?在近期复盘中提到不再纠结于ROI,不再纠结于用哪种选品方法,使用何种工具,初期跑通流程更重要,出单有正向反馈更重要。想通这些事情后,开始专注于自己最熟悉的选品方法,专注于跑通流程。保证有利润的前提下我把在售的产品开始逐个调整了价格,然后刚调整了价格(不是buybox,比最低的价格低了0.02刀)就意外出单了。一直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,仔细想想能出单在预期,这么快出单运气成分就居多了。
下面想跟大家分享下自己踩过的几个坑:
一、账号准备阶段
1、注册公司
注册公司是在老家找的第三方注册的,前期沟通好的住户地址可以注册,注册期间又被告知家庭住户地址不能注册公司(这个规定每个地区应该不一样),然后如果继续注册的话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虚拟地址,价格便宜,但是不能找银行开对公账户,第二个是有具体的实际地址,可以开对公账户,但是需要多支付一个新地址注册费用,大概1800多元。查资料了解到公司的实际地址可以跟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不一致,并且自注册的话可以用公司实际办公地址正常接收验证明信片,果断的选择了便宜的虚拟地址注册。
这里就有两个坑,一是虚拟地址很容易关联,二是该公司的这套资料不能用于欧洲市场,做vat需要开银行对公账户。
2、注册账号
注册账号的时候又踩坑了。上传的身份证是之前在公司自己扫描的,不知为什么单个文件大小500多K,目测很清晰,又是扫描件,注册的时候就没有放心上。视频验证的时候,小姐姐提出上传的身份证资料不满足要求。说扫描件单个大小大于2M的一般都没有问题,好吧。小姐姐现场又把申请材料驳回让我现场修改,在小姐姐的指导下现场用手机拍照、上传然后验证的,包含后面的整个视频验证过程小姐姐只给了30分钟,如果30分钟验证没有完成的话,就算不能审核通过视频验证。还好一切顺利,还剩5分钟的时候完成了视频验证。
二、第三方
采购完第一批货物,完成第三方GoogleSheet的填写,然后就是天天看快递信息,为的就是查看第一批货到达第三方的时间,查看第三方的处理效率。好不容易看到货物已经到达第三方,第三方也更新了GoogleSheet标明已经接收完货物,然后就没然后了。一直不见对方再次更新GoogleSheet,后台子账号还没有开通,给对方发送了两封邮件也不见对方回复,我一度怀疑遇到了骗子。终于在第三封邮件有了回复,对方解释没有收到邮件,晕,那就尽快督促对方开通子账号呗,是的,是我督促对方给他们开通子账号。好不容易开通后,那就等着对方处理发货呗。等啊等,然后又没然后了。亚马逊后台没有更新,GoogleSheet也没有更新。NANI,再次沟通才明白对方也一直等着我这边发货的确认邮件。我又仔细的翻看了很久之前的邮件,确实有一条明确说明更新GoogleShee的同时,还要给对方发邮件确认发货,两个条件不是“或”的关系,而是“与”的关系。好吧,没有仔细阅读服务条款的后果。
三、OA知识框架搭建的坑
训练营开营之前,自己沉迷于圈友干货的收集,把圈子里能找到的有关OA的内容全都放进了印象笔记里,并且阅读的过程中,把自认为重要的干货内容很仔细的标注并且高亮显示。收集的内容越来越多,直到有一天在印象笔记里检索一个关键词的时候,发现刚刚收集到要标注的一篇文章,若干天前自己已经收集到了印象笔记中,并也已经很认真的完成了阅读和重点标注。怎么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,完全没有一点印象。白学、白干,为什么?自己只是像过冬的松鼠拼命的收集干果而已,这里藏一颗坚果,那里埋几粒松子。可能到最后自己的埋藏地点都不记的了。小北老师的课也白听了,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OA知识体系嘛,更不要说去应用把这些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能力。学习任何新知识,接触任何一个新的领域,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对应的知识体系,像种一个知识树一样,先有粗大的树干(知识框架),再有枝叶(知识点),最后才会结出甘甜的果实(收获学习成果)。逻辑不能错,顺序不能乱。
品品,仔细品品。那为什么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?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不是因为体系性的东西是好的,而是知识体系能够让人有稳定的根基,有清晰的框架,让你形成成长性思维,不像漂浮不定的浮萍,永远在追逐新信息,一波新信息打过来,就跟着飘过去了。
四、迷恋插件和过分看重数据
可能是自己之前做研发技术出身,对多位圈友分享的偏技术的帖子有很强的亲切感。大家推荐的插件、好的网站都会忍不住尝试一把,久而久之对各种插件工具也越来越依赖,对他们提供的数据也深信不疑,结果是沉迷于使用工具软件的自嗨式的快感,而忘记初衷。喂喂,醒醒,你是来赚钱的。你该考虑的是你选的品能不能被客户喜欢,能不能尽快卖出去,而不是选的品满不满足既定的数据。更何况这些软件工具提供的数据也不完全准备。比如IP alert和Scan Unlimited的结果不一致。
另外插件使用过多,不但影响网页加载速度还影响选品效率,前期不专注,插件弹出的一条对比信息就把自己的选品节奏打乱,点击跳转出去,就不知何时才能跳转回来,本来选品衣服,后来不知不觉就沉迷于选品玩具了。牢记选品底层逻辑之一:专注、专注、专注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自己选品时太看重筛选条件数据、条件,比如看重排名,只考虑Top1%,Top3%的都不考虑。听完船长的第一节选品课后才恍然大悟,不看排名。为什么?排名没有多大意义,看排名也是为了销量。更何况有些新的商品,即便销量很高,排名也会很差,所以直接看有销量就好了,不要看排名。
船长课上举的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,关于UPC的例子,船长选品初期因为不看UPC去匹配产品,反而相对其他人更容易选到品,也更早的卖出很多产品。这里细品,我好像本末倒置了。
五、对比船长的选品逻辑
这就是船长的选品逻辑。看船长的实操选品,最大的感受就是,船长在选品过程中思维是天马行空的,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,船长在选品时会有一种买家的代入感。这个玩具好看,上面的肌肉都有阴影,我喜欢。大家都是普通人,想必美国人也喜欢。现在这个玩具价格虽然降低了,邮寄过去赶上算算时间赶上Q4,这个价格的选品没有问题的。如果我来选的话,我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?
对比船长选品,我发现自己还踩了一个大坑:忽略投入产出比。
好不容易选到的品被砍单了,怎么办,换账号注册、清缓存、换支付方式,这些操作没有问题,但是要记住,你的目的是什么,不是跟这个网站死磕。圈友说选品千千万,完全可以再换一家嘛。是的,不执着、不纠结、不较真,我忽略了什么?我忽略投入产出比。看看船长怎么做的:船长通过标题在亚马逊匹配产品时,第一页找不到产品就直接PASS掉了。
六、其他坑
昨天SM工具软件忘记取消订阅,被扣款还在积极联系客服中~定闹钟取消,定闹钟取消,TA定闹钟了,SM给忘记了。好吧,想到的事情及时处理,不能及时处理的放到TO DO list中。
网站采购先注册账户,然后在下单,不然很容易找不到登陆密码(即便下单时留了邮箱,没有注册哪来的登陆密码)。
同一个ASIN在不同目录下同时存在,多个listing,但是卖家精灵显示的竞争对手可能很不一样,注意同一个商品有多个listing的情况。
感谢优联荟和小北提供这么好的平台,为大家创业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,感谢船长和易拉罐小姐等多位圈友的无私分享,没有你们的分享自己是没有勇气这么快进入OA的,也要感谢辅导员和国威、鸿鹏等多位同学的帮助让自己在OA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不少坑。
祝各位都大卖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