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运营注重实操经验和数据对比,用真实的数据来反馈变化,分析原因,再进一步优化,逐步的完善,逐步的精进。废话不多说,先上业绩对比图:
针对每一个指标做一个对比图,如下:
经过优化,3款产品的流量、销量、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产品A的流量增加幅度不大,只有6.08%,销量上涨11.53%,销售额增长18.48%。产品A的继续优化空间较大,后续多多关注。
产品B的会话次数增加幅度较大,提升了43.67%,销量增加27.21%,销售额增长19.34%。产品B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。
产品C的流量上涨19.81%,销量大增82.05%,销售额上浮69.7%,产品C后续在流量这一块下更多功夫,销量和销售额再上一层楼。
一、背景简介
产品A上架2年,客单价偏低;产品 B上架一年半,客单价不高;产品 C上架一年左右(属于功能性产品,容易来客诉,售后较麻烦的那种,当然利润相对来说比较可观的那种)。产品C之前还被竞对恶搞一次,元气被伤到。看着不温不火的销量和销售额,有点捉急。借助GMGG的课程,把每一个listing做了分析和优化,虽然没有爆炸式的提升,也算是螺旋式上升了。
二、实操过程
- Listing的完整性,增加自然收录
产品A上架时间长,累积的评论和星级都不错,退货率较低,但是款式老,再加上所在的类目今年卷的很,总时不时的看到行业内有卖家超低价,刷新三观。先从listing的完整性入手,调查类目内前50的listing页面展示的产品参数,再结合自己的产品,用模板刷一遍,确保别人有的我也有,别人没有的我还有,增加收录。果然有效果,优化第二天订单增加了3个,也可能是巧合,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优化的结果。
- 优化标题,提升关键词权重
采集类目top100的标题做词频分析,再结合关键词调研,自身产品特点,把最具有核心卖点的词放到前面,不一味的做关键词堆砌,兼顾可读性。多参考和调研本土化卖家的标题写法,有场景化应用,站在买家角度来确定是否可读。
- 优化5点,优化卖点描述
亚马逊站内搜索类目本土卖家5点写法,谷歌搜索其他平台类似产品的描述,结合自己产品的卖点,通过十倍法则,糅合成自己的5点。
- 优化图片,营造场景化需求
主图负责点击,附图负责转化。牢记这个准则,调整产品的顺序,结合卖点一一对应,产品图片用关键词命名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加自然收录的小细节。
- 不放过长描述,优化到位
自从有了A+后,对于长描述的关注蹭蹭下降,然而GMGG说优化好长描述对于产品的收录非常有帮助,别人没有,你有,你就胜出一筹。仔仔细细的根据产品的情况,把长描述认认真真的做了一遍。
- 优化ST,权重up up up
随着ST权重的提升,对ST的优化非常重要。以前总觉得ST不重要,写的时候还像之前那样关键词重复用,还用逗号隔开浪费字符数量。如今知道空格就可以了,绝对不能关键词堆砌,哪怕单复数,只用一个就够了。把标题上不能写出来的点,多语种市场小语种有转化的词放进来,都是ST优化的好方向。
- A+页面优化,不放过小细节
以前上A+,不注重细节,图片命名乱来,上传后亚马逊要求的命名也没有仔细些,胡乱填。现在知道这些小细节都需要重视,用关键词填满,把标签打好,根据当地市场的节日和产品特点,做更新,不要一套图永恒不变。
- 捆绑促销,增加复购
设置产品的捆绑促销,买A,B享受折扣,多件购买有折扣,文案增加自定义内容,吸引买家的眼球。经过测试,这个方法还是很有用的,如果A的销量不错,B又是买家有需求的,能带动B出单。时间久了后,还会在FBT那里出现。我想如果是属性更强的,可以长期占据FBT, 这对于选品也是有帮助的。
- 优化品牌旗舰店
以前的品牌旗舰店干瘪瘪的放几张图片,布局和排版也是很随意。听课后调研了10个做的好的品牌旗舰店,增加了自己品牌旗舰店的表现形式,除了图片还用上了视频,果然,转化比之前有提升。
- 优化广告,最大化投入产出比
① 优化广告结构,不再把一堆的关键词全部放到一个campaign,等到分析数据时眉毛胡子一把抓,找不到方向和重点。
②学会开捡漏广告。用自己的品牌加上关键词,低bid头发,自己的品牌词低bid投放,有转化的词低bid投放,虽然曝光少,但是转化率感人,而且acos是真心低,对于拉低整个acos大有效果。
③养成定期下载广告report的好习惯。用report来分析数据更全面。
- 优化售后,大有可为
听课后发现自己在售后这一款非常薄弱,也没有重视。看到船长分享的售后SOP大有触动,原来售后还可以做的如此细致入微。
- 品牌故事
品牌故事这一个还在积累素材,需要进一步优化。
三、目标达成后的小感悟
亚马逊的优化真的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,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,需要不断的学习,尝试,试错,复盘,再学习,周而复始,业绩才能稳步提升。目前做了一些动作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但是距离理想还有很远的距离。后面再继续实操,把理论变成实践,开花结果。